
无论是食堂承包还是配送,保证食材新鲜度都至关重要,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:
采购环节
选择优质供应商:与信誉良好、有稳定货源且具备保鲜能力的供应商合作。例如,优先选择与当地大型种植基地、正规养殖场直接合作的供应商,减少中间环节,确保食材从源头到食堂的时间较短。
严格验收: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,仔细检查食材的外观、气味、质地等。对于蔬菜,要查看有无黄叶、烂叶,是否新鲜脆嫩;肉类要检查有无异味、色泽是否正常,查看检验检疫证明;水果要检查有无损伤、腐烂等。同时,可使用专业设备检测食材的农药残留、兽药残留等指标,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
运输环节
使用保鲜设备: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保鲜设备。如蔬菜、水果等易腐食材,采用冷藏车运输,冷藏车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0 - 5℃左右;肉类、海鲜等则需要更低的温度,通常在 - 18℃以下的冷冻车运输。对于短途运输,也可使用保温箱等简易保鲜设备,确保运输过程中食材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。
合理规划路线和时间:优化运输路线,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和中转次数。根据食堂的位置和供应商的分布,规划出最短、最便捷的运输路线,避免因路途颠簸或长时间运输导致食材受损或变质。同时,合理安排运输时间,确保食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食堂,如对于一些叶菜类食材,尽量在清晨采摘后立即运输,保证在上午就能够到达食堂。
储存环节
分类储存:根据食材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类存放。蔬菜、水果应存放在阴凉、通风、湿度适宜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;肉类、海鲜等需放入冷冻库或冷藏库储存,且要与其他食材分开,防止串味和交叉污染;干货类食材则要放在干燥、通风的地方,防止受潮发霉。
控制储存条件:严格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、湿度和通风条件。冷藏库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2 - 8℃,冷冻库温度在 - 18℃以下,同时要根据不同食材的需求调整湿度,如蔬菜储存的湿度一般在 85% - 95% 左右。此外,要保持仓库通风良好,定期对仓库进行清洁和消毒,防止细菌滋生。
先进先出管理:建立食材出入库记录,按照 “先进先出” 的原则使用食材,确保先入库的食材先被使用,避免食材长时间积压在仓库中而影响新鲜度。
加工环节
现用现加工:尽量减少食材提前加工的时间,在临近就餐时间进行加工处理,避免食材提前切配、清洗后长时间放置而导致营养流失和新鲜度下降。例如,蔬菜可在就餐前 1 - 2 小时进行清洗切配,肉类在烹饪前进行处理。
加工过程卫生控制: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,加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,穿戴干净的工作服、口罩、帽子等,加工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,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对食材造成污染,影响食材的新鲜度和食品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