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避免食材配送过程中的交叉污染,可从车辆配置与清洁、食材包装与存放、人员操作规范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,具体如下:
车辆选择与清洁
食材包装与存放
规范包装:所有食材必须经过严格的包装后才能装车配送。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,确保无毒、无害、无异味。对于容易产生汁液的食材,如肉类、海鲜等,要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包装,防止汁液渗漏污染其他食材。
分类存放:在车厢内,食材应按照种类、性质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。例如,将蔬菜、水果等植物性食材与肉类、禽类等动物性食材分开存放;将生食和熟食严格区分,避免相互接触。同时,要遵循 “上熟下生、上净下污” 的原则,合理安排食材的摆放位置。
设置隔离设施:如果不同种类的食材必须在同一车厢内运输,应使用物理隔离设施,如隔板、网兜等,将它们分隔开,减少相互污染的风险。对于有特殊气味的食材,如洋葱、大蒜等,要单独存放,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,防止气味串染其他食材。
装卸操作规范
人员培训:装卸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,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和交叉污染的危害,掌握正确的装卸操作方法。在装卸过程中,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确保食材不受污染。
工具专用:用于装卸不同类型食材的工具应专用,不得混用。例如,装卸肉类的推车、托盘等工具不能用于装卸蔬菜或其他食材,避免工具携带的细菌或其他污染物在不同食材间传播。
规范操作:装卸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、手套和口罩,避免直接接触食材。在搬运过程中,要轻拿轻放,防止食材包装破损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将食材直接放置在地面上,应使用垫板或货架等将食材与地面隔开,防止地面上的灰尘、污渍等污染食材。
配送过程管理
温度与湿度控制:根据食材的特性,严格控制配送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。如冷藏食材需保持在规定的低温范围内,冷冻食材要确保在 - 18℃以下,同时要防止因温度波动导致食材表面凝结水分,引发微生物滋生和交叉污染。
车辆密封:在运输过程中,要确保车辆的密封性良好,防止外界灰尘、污染物进入车厢。同时,避免在运输途中随意打开车厢门,减少外界因素对食材的影响。
避免混运:除了不同种类的食材要避免混运外,还要注意不要将食材与有毒有害物品、化学药品等混装在同一车辆上,防止这些物品泄漏污染食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