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保食堂承包配送中食材的新鲜度,需要从采购、运输、储存等多个环节严格把控,以下是具体措施:
采购环节
选择优质供应商:与信誉良好、资质齐全的供应商合作,他们通常有完善的冷链系统和质量管控体系,能提供新鲜、优质的食材。例如,大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专业的食材供应商,具备从种植、养殖到配送的全程质量保障能力。
严格把控采购标准:制定详细的采购标准,包括食材的外观、色泽、气味、质地等感官指标,以及农药残留、兽药残留、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。例如,蔬菜要鲜嫩、无黄叶、无病虫害;肉类要色泽鲜艳、无异味、有弹性。
优先采购当季食材:当季食材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成熟,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好,也更易保存。如夏季采购西瓜、桃子等水果,冬季采购白菜、萝卜等蔬菜。
运输环节
使用专业运输设备:根据食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和设备,如冷藏车、保温车等。冷藏车用于运输肉类、海鲜、奶制品等易腐食材,能保持低温环境;保温车则适用于一些对温度要求相对较低的蔬菜、水果等。
合理装载食材:在装载食材时,要注意分类摆放,避免不同食材之间相互挤压、串味。同时,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冷气循环,确保车厢内温度均匀。例如,将叶类蔬菜和根茎类蔬菜分开摆放,将肉类和海鲜用专用的保鲜袋或保鲜盒包装好后再放入冷藏车。
实时监控温度:通过安装车载温度记录仪、无线温度传感器网络等设备,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,并将数据上传至监控平台。一旦温度出现异常,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。
储存环节
配备合适的储存设施:食堂应配备冷藏库、冷冻库、保鲜库等储存设施,满足不同食材的储存需求。冷藏库温度一般控制在 0 - 8℃,用于储存蔬菜、水果、蛋类等;冷冻库温度在 - 18℃以下,用于储存肉类、海鲜等;保鲜库则用于存放一些需要短期保鲜的食材,如豆制品、糕点等。
规范储存管理:制定严格的储存管理制度,包括食材的出入库登记、储存期限、定期盘点等。食材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存放和使用,避免长时间积压导致变质。同时,要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,防止细菌滋生。
湿度控制:不同的食材对湿度要求也不同,例如,叶菜类需要较高的湿度,一般保持在 85% - 95%,可以通过在储存环境中放置加湿器或湿毛巾等方式增加湿度;而干货类食材则需要干燥的环境,湿度应控制在 60% 以下,可通过放置干燥剂等方式降低湿度。
加工环节
及时加工处理:食材送达食堂后,应尽快进行加工处理,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常温环境中导致变质。对于一些易腐食材,如肉类、海鲜等,应在到货后立即进行清洗、切割、腌制等预处理,然后放入冷藏或冷冻库暂存,等待烹饪。
合理加工方式: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,尽量减少对食材营养成分和新鲜度的破坏。例如,蔬菜应先洗后切,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;烹饪时应大火快炒,缩短烹饪时间,保留蔬菜的鲜嫩口感和营养成分。
卫生管理: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,确保食材不受污染。加工人员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、口罩、帽子,加工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。加工区域要保持清洁,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,防止细菌滋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