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食材的保质期如何管理?

发布日期:2025-03-10 点击:28
对食堂配送食材的保质期进行有效管理,需要从多个环节进行把控,具体如下:

采购环节


  • 查看保质期:采购人员在挑选食材时,要仔细查看食材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优先选择距离生产日期较近、保质期较长的产品。对于没有明确标注保质期或标注不清晰的食材,坚决不予采购。

  • 适量采购:根据食堂的用餐人数、菜品计划和食材消耗速度,合理预估食材需求量,避免一次性采购过多导致积压过期。对于易腐坏、保质期较短的食材,如鲜切蔬菜、豆制品等,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采购方式。

验收环节


  • 核对保质期:验收人员在接收食材时,要再次核对食材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确保与采购订单和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一致。对于临近保质期或超过保质期的食材,应拒绝签收,并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更换。

  • 检查包装完整性:检查食材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,有无漏气、胀袋、破损等情况。包装不完整的食材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,导致保质期缩短,对于此类食材要谨慎验收,必要时进行抽样检测。

储存环节


  • 分类存放:根据食材的特性和保质期长短,对食材进行分类存放。一般来说,保质期较短的食材如新鲜肉类、海鲜等应存放在冷藏或冷冻区域;保质期较长的干货、粮油等可存放在常温仓库。同时,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,将先入库的食材放在便于取用的位置,确保先到期的食材先使用。

  • 环境控制:储存环境的温度、湿度等条件对食材的保质期有重要影响。不同食材对储存环境的要求不同,如蔬菜、水果一般适宜在 0-10℃的冷藏环境下储存,湿度保持在 80%-90%;大米、面粉等干货应储存在干燥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,温度控制在 15-20℃,湿度在 60%-70%。

  • 库存记录:建立详细的库存台账,记录每种食材的入库时间、保质期、库存数量等信息。通过库存管理系统或手工记录的方式,实时掌握食材的库存动态,便于及时发现即将过期的食材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
使用环节


  • 定期盘点:食堂应定期对库存食材进行盘点,一般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。盘点时要仔细检查食材的保质期,对即将到期的食材进行标注和统计。对于剩余保质期较短但仍可使用的食材,要及时调整菜品计划,优先安排使用。

  • 标签管理:在食材储存区域,为每种食材设置标签,注明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入库时间等关键信息。在取用食材时,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食材的保质期情况,确保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。

  • 预警机制:根据食材的保质期长短,设定合理的预警时间。当食材剩余保质期达到预警时间时,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,提醒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采取措施,如加快使用、促销、与供应商协商退货等,避免食材过期浪费。

常州食堂承包